國家的大力支持推動了電影放映數字化發展和普及。 2011年新建影廳中, 90%采用數字放映。 2012年新建影廳全部采用數字放映;全國銀幕數從2003年的 1,953塊增加到現有的18,195塊,其中 2K 數字銀幕達到 1.8萬塊。由此可以看出,我國電影放映業已完成由膠片到數字放映的轉變。
伴隨著數字技術在電影產業的滲透與普及,3D 和巨幕電影成為數字電影發展的新動力。近年來,數字3D和巨幕電影的產出不斷增加,不僅拉動了票房收入的增長,也使得全國影院掀起投資建設 3D 和巨幕影廳的熱潮。2013年末,城市影院中 3D 銀幕數已近 1.4萬塊巨幕電影在我國獲得了快速發展。,目前巨幕品牌 IMAX在我國的商業銀幕數量已超過100 塊,巨幕電影高端的體驗已得到眾的高度認可。;我國也在大力發展自有巨幕品牌。
3.3 制作公司互聯網化趨勢明顯
很多影視制作公司與互聯網的聯姻,表現在跨界和互聯網化過程,其中華誼兄弟實行互聯網轉型涉及的范圍最廣。產業鏈中的內容制作、終端和衍生品節點成為互聯網化的重要實施方向。如阿里、騰訊兩大互聯網巨頭參與華誼2014年36億定增方案。華誼以此接入阿里電商和騰訊社交娛樂資源,并有針對地進行項目合作與計劃執行;分別以游戲、動漫、電視劇為主業的游族網絡、奧飛動漫、華策影視,采取基于內容IP開發電影項目的方式進軍電影產業。
,微課制作;
影視公司的跨界行為是以圍繞產業鏈的細分領域而進行,具備清晰盈利模式的手游業務成為諸多影視公司參投的重要對象;宣發部分受到互聯網的影響最為直接,因而也成為影視公司加強產業鏈整合力度的關鍵節點。通過對外并購、產品研發等手段覆蓋在線購票相關業務。
2015年上半年,電影衍生品的概念開始熱鬧起來,阿里影業、中影股份、微信電影票、貓眼電影、時光網等影業公司或票務電商平臺都將電影衍生品作為布局影視全產業鏈的重要一環,并且有的已有實質性的動作。
作為電影產業國家隊龍頭老大,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影股份”)已啟動衍生品戰略,成立專門項目公司、嘗試通過“授權與多渠道銷售”的模式打造國內電影衍生品第一品牌。2015年4月和6月,其先后和華納兄弟、派拉蒙影業達成衍生品戰略合作。目前,中影股份已在北京開設兩家衍生品試營店。
,視頻制作; 樂視影業也開始結合內容產品明星效應的爆發和資源傳播,做快時尚的衍生品。背靠強大資本支撐的阿里影業整合旗下資源,搭建快速、便捷購買正版電影衍生品的電商平臺。
京東也在2015年上半年推出了與電影衍生品相關的大型活動,聯合知名品牌和商家開展聯合促銷,銷售額顯著。 ,產品宣傳片;
,廣告片拍攝; 國內電影衍生品市場的涉足企業遠遠不止上述幾家。國內影業公司在衍生品操作上,基本是屬于以下兩種形式:
1、做衍生品電商平臺,如微信電影票、貓眼電影、時光網等;
2、自主做衍生品開發和銷售,如中影股份、樂視影業等。而授權廠商或衍生品專業服務商會是更多影業公司選擇的方式。
當前更多資金和力量加入電影衍生品行業,讓衍生品的開發有更充裕的資金,從而為消費者提供更優質的衍生品,企業宣傳片,使行業發展進入良性循環。
,中視英躍; 最后,根據電影行業的市場現狀和行業趨勢來看,影視制作,我國電影行業發展已經進入高速發展階段。產業布局逐漸完整清晰,票房市場已經占據全球第二大市場,加之與互聯網的跨界互動越來越密切,電影行業已具備與歐美市場抗衡的趨勢。